先自首,我脾氣真的太差!(反省千百回也沒用,差就是差!)
有鑒於明天就要期中考,不看看女兒的程度是不會放心的,平常都沒在督促功課,一方面是假放心交給臻爸,一方面是看到某書寫著"千萬不要教小孩寫功課"。
不看還好,拿出評量稍微檢視了一下臻臻的理解程度,火氣上升指數破表啦!
天哪~符號">""<"在課本裡的式子為:
300 口 103 口 200
換成300 ( ) 103
臻就不會了,問她不了解的原因,竟然是她不知從左比到右還是從右比到左,也就是說,臻臻不知道是300比103,還是103比300。換句話說,臻臻會把式子寫成:
300 < 103
因為是由右邊比到左邊。
天哪~~~越解釋越火大,我知道我不對,但就是火大!
臻臻開始哭著說「我就是不懂才問你啊,你為什麼這麼"衝動"?為什麼要罵我?」
甚至怪我把她寶貝橡皮擦"擦錯邊"!
也對啦,就是不懂才要問哪,我幹麻這麼沒耐性?
啊,可是,問題是,怎麼這小孩不會舉一反三咧???
好吧,媽咪道歉,耐住性子解釋">""<"符號的意義(還真難解釋),其實臻都懂,只是邏輯有些問題(這就傷腦筋啦)!
接下來,又遇到問題:
一盒有100張色紙,一包有50張色紙。
一盒又五張色紙總共有___張色紙?(這題臻答對了)
12包色紙又5包色紙共有___張色紙?
臻想破頭,這時臻爸來攪局,解釋的亂七八糟,根本就是"直接告知答案",爛死了!
240張色紙是___盒色紙又___包色紙?
臻爸又來亂,丟了一句「這應該是除法問題吧?怎麼會在這出現?」吼~真是夠了!
這怎麼可能是除法題目?!臻臻搞不懂的原因就是在於"太累想睡覺"和"仰賴臻爸答案"!
二上開始的舖題,畫了幾個100個一單位,10個一單位,1個一單位的東西,讓孩子們寫出總數,就是為了這樣的應用題!
提示臻臻畫出以100張色紙為一盒和10張色紙為一包,臻臻果然被點醒,很快的不用"除法"就能解答!
唉,臻臻還是抱怨「媽咪,你為什麼那麼"衝動"?」
這時媽咪再也忍不住啦,糾正小阿臻:「唉,是"激動"不是"衝動"啦!!!」
對啊,我幹麻這麼"衝動"?????
睡前,跟小臻道歉,承認自己的壞脾氣!
這陣子很努力的看"重新建構孩子的數學能力"這本書,書中提到小二就教直式是非常不妥的,因為很多小孩尚未建構"位值概念",也就是"借位"和"進位"等概念,也就是30這個數字中,"3"代表的是"3"還是"30"的概念!
因為傳統教法在教"13+13"時,小朋友會說「老師教的3+3=6,然後1+1=2,所以是26」,對這些小朋友而言,"3+3"和"1+1"合在一起變成"26"而不是"8",他們藉由記憶規則來應付教法,所以學習到的就是"記憶是用來應付不懂的事情唯一的方法"!
也對,我也是由傳統教法教出的孩子,只記得"規則"而不懂其"原理"!
臻臻也在學直式加減法,目前還慶幸的是,問臻臻"進位""借位"的意義,她還大致了解,應該不至於死背公式(安慰自己)。
以防萬一,我拿出多向連結積木來和臻臻玩二位數的加減法,希望能"亡羊補牢"!
唉,好一大段空白的時間,沒再和臻臻玩玩數學遊戲啦!(我就是懶,不找藉口了)
這本"重新建構孩子的數學能力"提到皮亞傑最重視的是孩子的"自律能力"!
處罰和獎賞都是不當的行為!
處罰會導致三種可能的結果:
第一是風險的評估:通常被處罰的孩子會學會評估下次再被抓的機會
第二個結果剛好與第一個相反,也就是盲目的服從,這樣的孩子只需要服從,不再需要思考相關的事情。
第三個結果是由第二個衍生出來的,也就是反抗!讓我們驚訝的是,一些好的模範孩子到最後卻開始翹課、吸毒,甚至熱衷於一些違法的行為,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行為轉變,是因為之前是為了父母及老師而生活,現在則開始為他們自己而生活!
至於獎賞卻沒有讓孩子更能自律!將作業完成就可以得到一個乖寶寶貼紙or印章的孩子,以及那些因做家事而得到金錢的孩子,都是被人所控制的,他們和那些只是為了避免受到懲罰而表現「好」的孩子是一樣的!
當成人與孩子交換意見及看法時,藉由孩子考慮多方面的看法,可以培養其自律能力的發展!
自律能力分為道德自律和智能自律,在智能的領域中,自律的意思也就是自己管理自己,並且能考慮到相當的因素,而他律則是由他人來控制,最好的例子就是哥白尼,他在1543年創立的太陽中心論中,當時科學家都笑他,甚至不讓他完成論述,然而哥白尼相當具有自律性,所以一直深信自己的理論才是真理!
自律是教育的目的!
以上擷取自"重新建構孩子的數學能力",Constance Kamii/Linda Leslie Joseph著,光佑出版社